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行业动态

探索“四川路径”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10

白露节气,各地农民不误农时开展秋收工作。图为在四川省达州市土垭子村,村民加紧采摘珠子椒。新华社

本报记者|王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四川把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重要抓手,编制实施四川落地方案和成渝市场一体化建设行动方案,精准对标、联动发力,积极探索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四川路径”。据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强化改革开放推动、凝聚“一盘棋”合力,全力畅通经济循环,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今年上半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为29463.3亿元,同比增长5.4%,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统一基础制度规则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大市场。四川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市场规范发展的重要前提,“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89项省内重点任务和24项区域协作任务。紧盯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加快夯实市场制度基础。从市场准入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共享应用等多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出台《关于强化反垄断深入落实公平竞争政策的实施方案》;建立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在全国率先发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编制负面清单,明确26种负面行为情形,着力消除招标文件编制限制壁垒。出台四川首部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对知识产权的促进与运用、行政与司法保护、社会共治、管理与服务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为激发全省创新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修订《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办法》,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出台《四川省社会信用条例》,搭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系统,推行信用承诺制度,全面推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目前,四川省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省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信用信息39亿条。今年以来,全省共查处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案件754件。首创的市场监管领域“积分制”裁量规则已形成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登记注册、价格等9个类别裁量积分量化表。高效配置各种要素激发市场内生动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近年来,四川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出政策“组合拳”,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创新传统要素配置,加快市场设施联通。建成综合交通进出川大通道48条,全省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43.5万公里。综合客运枢纽市(州)覆盖率达95%,综合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市(州)覆盖率达81%,内河主要港口铁路接入率和内河港口重点作业区高等级公路接入率均达100%。创新开展“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注重培育新型要素。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四川)建设;出台《四川省数据条例》,扎实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招标投标领域数字证书(CA)完成全省互认;出台强化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源协同专项政策,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科技产业创新融合赋能。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用地指标分配与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数量挂钩机制,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今年上半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55.8亿元,同比增长5%。推动金融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出“研发贷”“科创保”等40余项科技金融产品,全省A股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75家;深化电力交易中心股份制改革,注册经营主体突破5万家。大力发展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今年上半年成交碳排放配额140.9万吨、成交额1.1亿元。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畅通流动。今年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发力,上半年全省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1.4%,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的贡献率达88.7%;6月当月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0%。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涵盖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领域的复杂循环系统。今年以来,四川紧扣经营主体关切,出台《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着力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创新环境。推动21个市(州)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专席,建立涉企诉求“快办、联办、督办”解决机制,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和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探索“无差别综窗”与“分领域综窗”双模式,办事时间减少70%,“办不成事”受理窗口解决率高达97%;开展“区块链+政务服务”创新应用试点,实现企业法人异地远程授权。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高标准建设现代法务集群天府中央法务区,形成全国类型最为齐全、中西部数量第一的专业审判机构集群,累计为经营主体和个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15万件次。营造良好开放环境。推行入境人员“无感通关”“集中查检”改革,平均为企业节约等待时间5~7个工作日;建成四川出口退(免)税备案单证电子化云管理平台,企业采集汇总退(免)税单证时间从5小时压缩至1小时以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全面开展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清理整治。全省12345热线共办理统一大市场相关诉求17.8万件,其中投诉举报5.4万件,办结率达99.12%。强化川渝区域合作拓展市场空间规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提出,“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四川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近年来,川渝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理念,共同激活西部内需市场活力,助力区域经济发展能级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40365.7亿元,相当于京津冀的78.4%。推进市场高效规范运行。311项政务服务实现“川渝通办”,实现7项川渝“一件事一次办”、34项“免证办”。试行企业“双重落户”的“云注册”登记方式,颁发全国首张川渝字号国家级跨区域企业营业执照。搭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重庆全域与四川多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证书(CA)互认通用。联合打造“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累计挂牌项目超10万宗,涉及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强化一体化市场监管。联合出台并实施《深化全方位全链条监管协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发展方案》,建立跨区域重大案件联合挂牌督办机制;加快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协同立法,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推动要素跨区域高效配置。探索建设用地统一管理机制,川渝高竹新区连续两年单列下达10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川渝毗邻地区共建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共享共用专家资源4万名,“新重庆人才卡”与四川“天府英才卡”实现9000余名高层次人才互认。构建互联互通流通体系。深化改革开放,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一招”。近年来,川渝两地党委政府共建(成渝)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3万列;共建城际交通网络,16条川渝省际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动形成以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核心的港口集群;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截至目前,川渝两地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已拓展至123个国家地区和514个港口。